文與匠-楊福東、展望、趙趙
開展時間:2022-04-10
結束時間:2022-07-09
展覽地點:南池子美術館
展覽地址:北京市東城區普渡寺西巷21號
策展人:崔燦燦
參展藝術家:楊福東、展望、趙趙
主辦單位:南池子美術館
南池子美術館新展"文與匠"-楊福東、展望、趙趙即將于4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。本次展覽由崔燦燦策劃、共展出包括雕塑、裝置、影像以及架上繪畫近20件作品。
前言
文與匠
“文與匠”來自于一個古老的命題,關于中國古代的文人世界和匠人精神,亦如這座寓意著悠長歷史的傳統園林,承載的兩種方式,古人造園出世的理想和入世的居所。
作為展覽的標題,“文與匠”試圖探討中國傳統文化里延續至今的文人生活和工匠傳統。一個是“文人”對精神世界的傳承,例如文人畫與文人生活,成為一種“文人精神”的延續和中國文化淵源的象征。一個是“匠人”,在古代多指有技能的能工巧匠,他們在傳統社會里秉持著對創造、制作、工藝和手法的探討,也是中國最早對科學與技術的理性精神的理解。
然而漫長的歷史,并未提升“工匠”的位置和意義,對于“文人”“君子”“士紳”階層的推崇,使得“匠人”成了服務者。也因此,缺失了對精準與工藝的追求,對意志力和信念的崇尚,使得對科學和現代的追求也逐漸停滯,“匠”的意義走向了衰敗。
展覽邀請了三位藝術家,從不同的角度和藝術實踐,重思工匠的當代價值,展現文人傳統之外的生活和精神。藝術家展望借用流體力學、數學算法、抽象哲學創作而出的無窮造型,對于現代科學和精密制造的強調,成為現代“文與匠”的象征。藝術家趙趙的作品,將我們的目光引向更遙遠的歷史,古人在器物的創造中投射的信仰,玉玦龍、竹筍、天門所蘊含的文明、信仰、權力和事物變更之間的復雜關系,“工匠”和“文人”最初的產生。藝術家楊福東的作品《愚公移山》,源自于中國戰國時期的一則神話傳說,隱喻愚公精神的傳承和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,成為工匠精神的寫照。在如今乏味和平庸的生活中,緩慢、沉思和獨處的歲月,執念和持之以恒的勞動,顯的如此珍貴。
“文與匠”講述了一個延續至今的文化故事,它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,卻也因時代與語境的變更,技與藝的相互映照,獲得了截然不同的新生,重識兩者的價值。
策展人:崔燦燦